留守男孩每天獨坐家門口,媽媽打開監控才發現,孤單身影讓人心疼

安妮 2023/02/21 檢舉 我要評論

小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有一些「糾結」,他們很多時候雖然 不喜歡父母一直管著自己,但一會兒不見父母就會 很想念。

媽媽打開老家監控,發現兒子每天早起獨自坐在家門口

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放假在家閑下來的日子,會讓思念父母的情緒越加強烈。

江西的一位女士,外出在廣東打工,平時經常 打開老家的監控,看一看家里的情況。當她看到監控畫面里 兒子的身影,覺得特別心疼。

連續好多天,男孩在早上5點半左右就起床。然後來到家門口的台階上, 獨自坐在那里,有時看著院子里的小雞、小狗,有時只是在 發呆

男孩沒有哭,但臉上也沒有笑容,看上去在想事情。小小的身影,滿滿的落寞。

男孩的媽媽表示,孩子平時不是這樣的。前段時間自己回到老家,孩子每天都非常開心,後來自己 回到廣東打工,監控中才出現了這一幕。

男孩獨自坐在家門口,留守兒童的想念誰能懂

這個年齡的小男孩,正是愛跑愛玩的時候,而男孩卻不說話,也沒有和狗狗玩,可見情緒是很低落的。

很多網友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了孩子在想媽媽。男孩的媽媽也 知道兒子想他了,但沒辦法她還是需要工作賺錢。

原本她想趁著暑假,把孩子帶在身邊,但因為 疫情沒辦法實現,無奈 繼續將孩子留在老家。

屏幕內的男孩,是留守兒童的寫照,也是如今很多成年人童年的縮影。有些人小時候就是「留守兒童」,他們甚至 曾發誓,一定不讓自己的孩子留守。

可無奈最后活成了自己不喜歡的樣子,為了賺錢養家,拿起了磚頭就抱不了孩子。

有過相似經歷的人,既對孩子的處境感同身受,又很理解家長的做法。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家長在外打工是對孩子 不負責任。

留守孩子的孤單讓媽媽心疼,為何不能陪在孩子身邊?

糖媽看到很多人譴責在外工作的家長,大多數的理由是,錢和零食與父母的陪伴比起來, 陪伴才是更重要的。

6歲前是親子關系建立的關鍵階段,即使過了6歲,能多跟孩子相處也是很有必要的。

當爸爸媽媽的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呢?現實生活中,沒錢確實會有更多的麻煩。

如果年輕家長陪在孩子身邊,卻讓娃過著 穿不上新衣服,吃不上好吃的,甚至在學校的 正常開銷都拿不出,同樣會感到很 愧疚

把孩子留在老家「留守」,家長并不是到外面躲清靜了。很多人為了多賺些錢,都是 身兼數職,每天睡不上幾個小時。

他們也想把孩子帶在身邊,可外面吃住環境差,大人上班時孩子還是要一個人在家, 不如把孩子留在老人身邊,安全一些也能受到保護和照顧。

如果有條件,夫妻倆都能在家附近工作,每天不耽誤帶孩子和陪孩子,還能保障生活,是最好的情況。

但沒辦法只有外出工作,才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也不必焦慮。平時注意到幾個問題,父母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感情,就不會疏遠。

無奈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家長該怎樣做?

每個人愛孩子的方式不同,陪伴和外出掙錢這兩種方式,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能盡量從中找到平衡。

首先,從孩子的年齡考慮

盡量不要在孩子 2歲前就雙雙出去打工,這個階段寶寶的 依賴感最強。太早不在父母身邊,沒有安全感,且沒有 親密感,后續很難重新建立起來。

其次,多多聯系孩子、傾聽他的每一件小事

糖媽見過很多夫妻,擔心孩子從手機里看到自己,過后會哭鬧。實際上孩子只會因為 沒看夠而哭泣,因為父母沒重視自己而哭泣。

在孩子心里, 抓到一只蝸牛、10道題全做對,或者是 吃了2碗飯,這種在家長眼中的「小事」,都是他想要分享的 大事

如今網絡發達,通過監控、手機視訊等方式,聯系孩子比過去容易得多。

如果夫妻倆無奈只能外出打工,要多跟孩子聯系,耐心聽他講那些「小事」,孩子會因此開心很久。

最后,別把壓力和責任轉移到孩子身上

有些孩子不喜歡父母外出,家長便教育起孩子:「我們在外面這麼累, 還不是為了你」,這類話會導致孩子產生愧疚和自責。

其實就算沒有孩子,成年人還是要盡可能地奮斗。這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給孩子花,也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沒有幾個人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只是權衡利弊之后的選擇。希望能有更不耽誤陪伴孩子的工作,讓帶娃和賺錢可以「兩全其美」。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