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孩子,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有利的一方面,是父母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專心工作賺錢。而有弊的一方面,是老人的一些落后的思想和做法,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阿婆迷信給孫子剃「滿月頭」,娃頭髮再沒長出來,醫生:治不了
小張在前不久剛剛升級為寶媽,初為人母的她忐忑不安生怕照顧不好自己的兒子。于是小張就打電話回老家,請孩子的阿婆過來幫忙帶娃。而阿婆平時在村里也十分清閑,聽到兒媳的請求后欣然應許。
過了一段時間,到了小張兒子滿月的這一天,阿婆拿著一把剃刀說:「我們老家那邊有剃滿月頭的習俗,孩子剛滿月,剃光頭以后頭髮會更濃密。」一開始小張還覺得是阿婆迷信,但是在阿婆的堅持下,小張也同意了。
結果,剃個滿月頭卻惹麻煩了。阿婆給孫子剃了滿月頭之后,都過去好幾個月了,娃的頭髮再沒長出來。心急如焚的小張和阿婆,只能把娃送去醫院檢查。醫生檢查過后表示:「孩子的毛囊受損,長不出頭髮了,這個我治不了。」
隨后醫生詢問原因,小張也一五一十地道來。聽了之后,醫生有點生氣地說道:「老人家無知,剛滿月的寶寶頭皮嬌嫩,剃光容易傷害到頭皮和毛囊。」而一旁的阿婆,也慚愧地低下頭,如果不是自己堅持給孫子剃「滿月頭」,也不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雖然有的老人替兒子兒媳著想,愿意幫忙帶孩子。但是他們的一些「陋習」可能是傷害孩子的「利器」。那老人的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呢?
1.安慰孩子責怪無辜,讓娃沒有責任心
小孩子都是十分調皮的,平時喜歡又跑又跳,有的時候難免會不下心摔倒,然后哇哇大哭。自己的寶貝孫兒摔倒了,老人可心疼了。他們為了安慰孩子,讓孩子盡快停止哭泣。會說「都怪地板不平」、「怪桌子太硬弄疼寶寶」之類的話。這種責怪無辜的行為,確實可以讓孩子快速安靜,但是也會讓孩子覺得,一切責任都不在自己身上。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變成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2.喜歡做好人,讓孩子嬌生慣養
和老人相比,很多年輕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面更加理智。比如有的父母會禁止孩子吃太多糖,以免出現齲齒。但是老人卻喜歡做好人,爸爸媽媽不讓孩子吃糖,爺爺阿婆因為疼愛孩子,會偷偷給孩子吃。在爺爺阿婆的寵溺下,孩子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而嬌生慣養的孩子,從來都不受周圍人歡迎。
3.迷信「偏方」,耽誤孩子看病
這是一個比較少見的情況,但也確實存在。很多老人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去醫院看病,而是去鄉下找個神婆半仙算算,然后討點「符水」或者是「偏方」回來。要是這些「偏方」沒毒,頂多是延誤孩子看病的時間而已。還是這些不明不白的「符水」、「偏方」有害,那麼孩子可就遭罪了。
所以,父母讓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