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廳中下吃飯再付錢很正常,但在超市買東西,約定俗成的是到柜台結賬后才能使用。不過現實生活中各種意外情況很多。一位媽媽此前就在超市遇到了糟心事。
小朋友們都喜歡去超市,因為超市有很多吃的玩的,而媽媽們也樂意帶著孩子去超市,相比在家里吵吵鬧鬧,出門逛逛超市購物也能舒緩心情,這一點上大人和小孩都是一樣的。
一天媽媽照常帶孩子上超市買東西,中途孩子看到了貨架上的飲料,喊著自己口渴了,說著便隨手拿起了一瓶飲料先喝了解渴。
這在很多人看來都不是大事,但在結賬的時候,超市老闆卻拒絕結賬,并表示在還沒有付款結賬的情況下,提前喝飲料屬于偷東西行為,要求這位母親按照超市規定10倍賠償。
一時間孩子的媽媽難以接受,不就是先喝飲料后結賬嘛,怎麼就成了偷呢?自己已經說明了原因,孩子口渴先喝了,自己也沒有要逃單的意思,主動付錢還被老闆刁難。
面對這樣的情況,這位孩子的媽媽一時間也來了脾氣。于是硬懟老闆:一瓶飲料10倍的錢也不多,但這錢我敢給,你敢要嗎?
其實超市偷一賠10的做法是違規行為,超市不屬于行政執F機關,沒有做出這種處罰的權利。可見這個超市老闆只是想借此狠狠訛一筆。
就超市先喝水再結賬這件事,從法理角度看也并無不妥,消費者喝了飲料視作交易合同生效,結賬即可,這樣做并不違規。一定要上綱上線,超市老闆的做法才更應該被追究。
這一事件此前在網上也引發了討論,有的網友從這件事中看到了「懂法」的重要性,而有的網友認為,如果孩子守規矩,就不會有這麼多麻煩了。
家長怎麼為孩子建立規則意識1、家規家風教育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兩代人都把孩子捧在手心,難免孩子會嬌慣,對此家長有必要以家規約束,通過建立家規來扶正孩子的成長。
一些孩子在家無法無天,多半是寵溺過度了,以合理的家庭規矩加以約束可以避免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在社會上有各種秩序、規則約束著人的行為,而在家中也同樣要有家庭規矩,對此家長們不要認為這會束縛孩子的天性。
人的天性如果沒有約束,劣根性會慢慢顯現,家長們雖然都希望孩子自由成長,但必要的約束能避免孩子走歪路。
2、家長以身作則
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都是家庭成員,因此父母在對孩子有所要求的情況下,自己也要以身作則。
作為榜樣的力量,爸爸媽媽自覺遵守家規也能形成積極的引導力,讓孩子也樂意參與其中,和家人們共同遵守家規。
守規矩的同時孩子還要學會思考1、培養孩子自我意識
家規不是刻板的墨守成規,對于家庭規矩,孩子即是參與者,也可以是制定者。
對于家庭規矩,如果孩子提出了不恰當的地方,家長們大可以借助這一機會引導孩子思考,挑出其中的不妥之處并加以改善。
規矩不是為了將孩子框定在狹小的范圍內,也不是為了遏制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家長們不可本末倒置。
2、然孩子學會總結
在學習中我們常說舉一反三,其實不光是做題,生活中也有很多事需要總結經驗,對此家長們可以借助日常生活的瑣事鍛煉孩子的總結能力,幫助孩子形成屬于自己的嚴密邏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