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裡,奶奶幫忙帶孩子是很普遍的,隔輩親也是一種很濃厚的家庭親情。
經常聽見有人說,外國人都是比較自私的,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兒女將來也不必為自己的父母養老。其實,也不是完全這樣,有一部分外國家人之間 互相幫助也是非常盡力的,比如,這位德國奶奶,在有了兩個孫子以后,就變成了很貼心的保姆。
這是一個 中德的跨國家庭,媽媽是這裡人,爸爸是德國人,一家人在德國定居。小孫子里昂只有四個多月大,剛剛吃飽奶粉,躺在沙發上,等待著哥哥和奶奶的到來,因為,待一會兒,他要和哥哥、奶奶一起出去散步。因為外面的天氣也比較冷了,里昂打扮得像一只可愛的小泰迪。
哥哥路易已經6歲了,長成了一個帥氣的混血小伙子。爸爸把穿好衣服的弟弟放進嬰兒車里,奶奶和哥哥也從樓上下來了。奶奶推著弟弟的嬰兒車,哥哥一蹦一跳地跟著奶奶出發了。
哥哥騎了小馬,騎在馬上英姿颯爽,奶奶還用手機拍照留念了,弟弟在嬰兒車里睡了一覺,然后,他們就高興地回家了。
祖孫三人在家里,一邊脫掉厚重的衣服,一邊感嘆:「外面的天氣有點冷啊,但是,呼吸新鮮空氣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德國奶奶帶娃,和這裡奶奶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也許就是德國奶奶和這裡奶奶帶孩子的區別,如果是我們在冬天,是很少有人帶孩子出門的,特別是只有幾個月大的小嬰兒,害怕孩子會被凍得感冒了。德國奶奶卻認為,外面的低溫對孩子是考驗,新鮮的空氣也是非常寶貴的。
其實,不止這一位德國奶奶,很多德國人帶娃都是很佛系的。他們 帶孩子適應大自然,仿佛并不在乎孩子的「安危」,但是,實際上鍛煉孩子的各種能力,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去生存。所以,不會走路的孩子自己在地上爬,已經可以自己走路的孩子,在草坪上奔跑,家長 對孩子的約束會比較少。
還有就是,德國奶奶對孩子也是比較嚴厲的,比較有原則性,雖然我也是非常愛你的,但是,不能做的事情就不會同意,孩子做錯了事情也要受到批評和懲罰。
德國奶奶和這裡奶奶一樣,也會寵愛自己的孫子
這個中德家庭的德國奶奶,也會有像我們這裡奶奶對孩子一樣的愛。比如,她帶著兩個孩子出門,就給大孫子路易買了他喜歡的汽車玩具。
路易說:「奶奶說,我可以自己隨便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看來,為了讓孫子高興,奶奶也是毫不在意自己的錢包會不會被掏空了,給了孩子充分的自我選擇權利。
除了買了心愛的玩具汽車,路易還買了很多好吃的糖果,看起來足足有幾十塊,各種口味的都有。
全世界的小孩,都沒有辦法抵抗糖果的魅力,德國奶奶給孩子買的糖果,也是她給孩子濃濃的愛。路易非常大方地拿出來,想要和媽媽一起分享,看來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孩子了。
在這一方面,德國奶奶和我們這裡奶奶就有很大的相似了。我們的這裡奶奶也是非常無私的,也許她自己會非常節省,舍不得花錢買東西,但是,只要是孫子、孫女想要的,就一定要想辦法幫他們實現。
愛孫子、孫女,勝過愛自己的孩子,也勝過愛自己,大多數的爺爺奶奶都是這樣無私的。
隔輩親,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恩賜
有人說,國外的家庭一般親情是比較淡泊的,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是比較自私的,但是,也并不全是這樣,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和兒女、孫子之間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在咱們的國家,爺爺奶奶對孫子輩更是非常無私地奉獻自己的體力、精力和金錢。
有的年輕父母覺得,爺爺奶奶溺愛孩子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不利,不愿意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太溺愛孩子,當然是不太好的教育方式,但是,爺爺奶奶如果可以比較科學地教育孩子,隔輩親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恩賜。
首先,爺爺奶奶是比保姆、阿姨更可靠的帶孩子人選。
孩子跟著爺爺奶奶是非常安全的,他們對孩子的愛,比爸爸媽媽一點兒都不少,能夠帶給孩子足足的安全感。
還有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已經帶大了幾個孩子,他們是非常有育兒經驗的,在帶孩子方面,可以做新手爸爸媽媽的指導了。
爺爺奶奶是比較年紀大了的人,他們對孩子會比較有耐心,更適合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的成長,爺爺奶奶可以給爸爸媽媽提供幫助,年輕人也要感恩老人的付出,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也是孩子成長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