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流傳了上千年,從古至今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民俗,比如中秋賞月吃月餅,正月十五團圓吃湯圓等,許多家庭還會在孩子周歲的時候,舉辦一個「抓周」的儀式,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孩子寄予的希望。
可欣的寶寶多米馬上就要滿一周歲了,為了給小家伙慶祝生日,可欣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要辦一場盛大的生日party,還特意選擇了一個戶外場地,這場party中最熱鬧的環節,就屬抓周了。
賓客們酒足飯飽之后,都來到了場地中央,可欣把紅布鋪好,把準備好的抓周物品都擺在了上面,有飯勺,毛筆,撥浪鼓,書本,小金元寶等等。
其中做生意的外公還特別為多米寶寶準備了一個縮小版的算盤,可以算是十分有心了。
多米一開始見到這麼多陌生的東西,有點手足無措,不過在可欣的引導下,慢慢的爬向了紅布,遲疑了一會兒,一把抓起了飯勺,甜甜地沖媽媽笑了起來。
看到孩子如此可愛的模樣,周圍圍觀的親友也都被孩子逗笑了,可欣也忍不住直拍手,「飯勺好,以后我家寶貝可不愁沒飯吃了。」在可欣心中,孩子抓周不過就是為了討個彩頭,圖個吉利,抓到什麼都無所謂的。
沒想到孩子的外公對這個結果可是有些不滿意,因為多米的外公是個生意人,他希望自己的外孫以后也能成為一個精打細算的商場大亨,一心希望自己的寶貝外孫能抓起那個他精心準備的小算盤。
在孩子抓周的時候,外公百般逗引,也沒能成功地讓多米按照自己的想法,抓起小算盤,不由得有些氣悶,搖頭嘆息走出了熱鬧的人群。
細心的可欣發現了自己父親的不開心,不由得感嘆,真是小小孩兒,老小孩兒,後來到底好言好語的哄了多米外公好一會兒,這才讓老人展露笑顏。
雖說抓周只是一個儀式,不過孩子抓周的時候,很多家長心目中肯定都是對孩子有所期望的,所以開始抓周的時候,為了不引發故事當中外公那樣無謂的氣悶。
準備抓周的時候,家長們可以注意以下事項:
1.抓周物品的擺放
無論是在桌上還是在地上,抓周的物品與物品之間,最好隔一定的距離,但一定不要鋪的面積太大。可以呈扇形排列,方便孩子進行選擇。
另外,家長們可以耍點小心機,將自己想要讓孩子抓住的東西,放在中間,按照重要度向旁邊排列,因為在中心的東西,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注意力。
抓周準備的東西,最好是孩子平時都有一定的熟悉度,或者是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陌生東西。因為孩子在抓周過程中,如果發現了自己熟悉度比較高的物品,可能會第一時間拿起來把玩。
2.對孩子進行引導
如果像文中的外公那樣,對孩子抓周的結果很重視,想要寶寶按照自己的預期抓周,家長們不妨耍點小心機,讓老人高興高興。
比如在進行抓周之前,把想要孩子拿到的物品讓孩子提前把玩一會兒,引起孩子的興趣,或者在孩子抓周的時候,孩子熟悉信賴的人站在另一邊引導孩子到自己這邊來,都是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想讓他拿到的東西上面的。
3.正確對待抓周習俗
其實,抓周只是一個習俗,大家舉行抓周儀式,圖的是喜慶吉利的寓意,不必特別較真。孩子在抓周過程中,無論抓到什麼,都不會影響未來孩子的發展。
孩子究竟從事什麼工作,未來喜歡什麼,有哪些成就,都不是簡單的抓周儀式能夠決定的,而是在未來的生活中,接受到怎樣的教育,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大家要正確看待抓周,抓周的過程是很有趣的,如果為了抓周的結果生悶氣,實在有些不值得。
最后,值得家長注意的是,抓周的時候雖然熱鬧,一定要注意做好寶寶的安全措施,保護孩子不要從高處跌落,或者被利器弄傷。
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瞬間都牽動著家長的心,看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家長心中都是欣喜不已,抓周是給大家留下美好回憶的過程,是以后回想起來的一樁趣事。
要正確看待抓周,不要讓一篇美麗的記憶,因為一些小插曲蒙了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