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熊孩子用推車撞孕婦,寶媽:「孩子還小」下秒「孕婦丈夫舉動」讓她羞愧難當,網友:真解氣

安妮 2023/02/08 檢舉 我要評論

引言

隨著「熊孩子」一詞爆火網絡,家長們也紛紛表示同感共鳴,孩子仿佛天性頑皮不懂事,而孩子在家頑皮家長可能還可以包容一下,但是如果因為孩子的頑皮而影響到、甚至傷害到別人那家長就不可掉以輕心了,要及時制止孩子的一些行為。

案例

閨蜜麗麗前段時間在超市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這一天剛好是周末,麗麗老公在家休息,老公就準備去超市給老婆買一些補品。

而剛好閨蜜在家實在是太無聊,太悶了,于是就想跟著老公一起去超市,麗麗老公想著麗麗也不能一直這麼在家待著,適當的出去走走也好。

也是就帶著麗麗來到了超市,由于是周末,超市人還挺多,麗麗他們在買完后在收銀台有序的排著隊,而這時后面有一個大概6歲左右的小朋友推著購物車在后面排隊。

不知道是小朋友沒看到前面是孕婦還是怎麼回事,就直接把購物車撞到了麗麗身上,剛開始麗麗以為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因此也沒有計較。

而孩子仿佛認為麗麗是默許了她的惡作劇一般,不停的拿購物車撞著麗麗,此時麗麗老公也發現了不對勁,對著孩子的家長吼道:你沒看見前面是孕婦嗎?還看著孩子這樣撞她不管。

可孩子的家長完全沒有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一臉不在意的說到:「孩子還小懂什麼?」這讓本就壓抑著怒火的麗麗老公頓時火冒三丈,于是吼道:「既然你不教育孩子,那我就幫你來教育」,伸手(打)了孩子幾下。

旁觀的人也都說麗麗丈夫做的好,紛紛指責這對熊孩子母子,指點的她們門都沒顧得上買單就覺得羞愧難當的走了。

現在的熊孩子越來越多,家長們有時候實在是分身乏術,因此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應該對孩子的情緒和性格習慣進行習慣,不然長大后不僅父母操心,而且也更難管教。

父母應該采取什麼辦法,讓孩子從小學會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1. 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實教育孩子更是這樣,父母應該從小為孩子樹立規矩,讓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從而從小有很好的規則以及界限意識,讓孩子成為一個有底線,有原則的人。這其實是孩子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一環。

2. 父母的言傳身教

教育家說:孩子的一切學習從模仿開始,而孩子自出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舉手投足都會影響到孩子。

其實父母說千萬句都不如自己示范一次。就比如現實中:父母讓孩子好好做作業,自己卻在孩子旁邊刷手機;讓孩子不要熬夜,自己卻每天都奮戰到凌晨。

這可想而知,你的說教孩子能聽進去多少。因此父母不妨以身作則,也拿上一本書陪孩子看上一會兒,每天堅持早睡。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養成更多的良好習慣。

3. 讓孩子走進書的世界

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這個快節奏,電子產品橫行的當今,能讓孩子擁有閱讀習慣,確實不易。

因此父母更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從孩子認知能力有限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其實生活中就是一個一個的習慣構成。

就比如:我小時候睡前從不刷牙,每次刷牙都猶如折磨一般,而現在已經形成了刷牙的習慣,如果睡前不刷牙,都睡不著覺。

而孩子也是一樣,從小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這個習慣將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在孩子小時候,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此時父母如果過多的說教不僅毫無作用,反而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厭惡,反感。

此時父母就可以利用好繪本這個工具,繪本采用的是圖文的模式,趣味性強,可以讓孩子從中學習到知識的同時,讓孩子養成的閱讀習慣。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后一定站著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李玫瑾曾經說過:自己寧愿孩子不上名牌大學,也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這也足以看出一個健全人格,孩子情緒對孩子的作用有多大。 正所謂「人才」,只有先做好「人」,才有可能成「才」,這個循序會錯,也不能錯。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