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照顧,但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 他們也應該要慢慢的學會去照顧自己。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很多孩子的自理能力是比較差的,而一旦他們離開了父母的幫助, 就會陷入比較被動的局面當中。
兒子穿著濕褲子回家,寶媽怒懟老師
郭女士的兒子上一年級不久,每天孩子都會在家門口坐校車上下學。而這天,郭女士同樣在家門口等著孩子放學回來,但孩子下車的時候, 郭女士卻發現孩子的褲子濕了一大片,于是她趕緊給孩子洗了澡換了褲子。
但這件事情讓郭女士覺得氣憤不已,于是她就在家長群中怒懟老師說到:「孩子的褲子怎麼濕的?你們好幾個老師, 就這麼讓孩子濕著褲子回家嗎?「而對于郭女士的質問,老師先是向她道了歉。
而后她反問到:「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應該學會自己上廁所,到了小學階段的孩子理應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 看管孩子上廁所并不是老師的責任,更何況我們一個老師需要看管幾十名孩子,所以我想問問,作為家長, 你的教育是否到位呢?「
而群里其他的家長都站出來支持老師,郭女士反遭老師打臉后,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她誠懇的向老師道歉, 而后也開始反思自己平時對于孩子的教育。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的原因
1、只顧著學習方面
孩子缺乏自理能力, 與父母的教育關注點有著一定的關系。在父母看來,孩子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其他的事情會浪費了孩子的時間,而且父母還下意識的認為, 等孩子長大之后自然而然就有自理能力。所以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幾乎是「一手包辦」,而一旦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就難以進行自我管理。
2、懷疑孩子的能力
在父母心目中, 孩子就是一個「弱者」,在生活起居等各個方面,父母并不信任孩子的能力,他們會覺得孩子容易幫倒忙或者是需要浪費很多的時間, 所以很多父母為了能夠省事,就難以保持耐心讓孩子去實踐。所以孩子沒有鍛煉的機會,自然就掌握不了自理的能力。
孩子必須要掌握的能力有哪些
如果想要孩子在沒有父母陪伴和照顧的時候也能夠獨立的生活, 那麼父母就必須要及早的讓孩子掌握生活所需的各項能力,這樣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長。
1、獨立能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很多的問題, 而父母無法時刻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所以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能夠獨立的去思考問題和面對問題, 這樣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才能夠有所提升。
2、表達能力
當孩子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他人的協助時, 這個時候孩子能夠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生活當中,父母要有意的去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 讓孩子能夠學會將自己的想法轉化為語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學會適度的放手, 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發展,這樣即便孩子沒有父母的幫助,他們也能夠更快的去適應新環境、面對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