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孩子幼兒園搞親子活動,要求家長和孩子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走紅毯表演時裝秀,很多媽媽都穿著漂亮衣服來了,只有茜茜媽穿著家居服,看起來還有點邋遢。茜茜一看到媽媽穿成這樣,臉立刻就紅了。茜茜的同學在旁邊問:「茜茜,這是你媽媽嗎?」沒等媽媽吭聲,茜茜就急忙回答:「不是。」就連輪到茜茜要上台走秀的時候,茜茜也拒絕跟媽媽一起,無奈只有老師牽著茜茜上了台。
很顯然,茜茜是嫌棄媽媽穿得不好,覺得丟人了。
茜茜的行為固然是虛榮心在作祟,可是我覺得,茜茜媽媽在這種場合不注重個人形象,確實也是不應該的。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組走秀圖,是某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現場照片。有網友看到圖片在下面評論——這是赤裸裸的「拼媽」呀,這年頭長得丑就不配當媽!
在我們大家的認識還停留在找工作要「拼爹拼媽」、找對象要「拼爹拼媽」、想晉升要「拼爹拼媽」是很多成年人的現實困境時,某些園長、老師已經開始對天真浪漫的孩子灌輸要「拼媽」的觀念了。
或許有人會辯解:這不過是簡單的親子活動罷了,只是形式有些不同,哪里就上升到「拼爹拼媽」的高度了?
試問如果你的媽媽是個兩百斤的胖子,而其它同學的媽媽都是身材苗條的美女,你的心里會不會自卑?又或者媽媽如前面說的茜茜媽媽一樣,穿著邋遢的家居服就來了,孩子心里會怎麼想呢?
試問如果別人的媽媽都穿著動輒成千上萬的禮服,你的媽媽卻是買的幾百塊的衣服,你還愿不愿意走上紅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連大人都無法接受的假設,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去接受。
所有人都明白,這樣的「拼媽」對孩子的教育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正確的「拼媽」,就成了孩子教育的過程中繞不開的話題。
一是,不拼媽媽的外貌,而拼媽媽的素養。
外貌雖說可以取人,但花無百日紅,美貌終有一日會衰敗,唯有人的素養,才是越釀越香的酒,讓人不自覺陶醉其中。親子活動中要盡量避免類似走秀類的形式,多給孩子和媽媽們展示自己內心素養的機會,例如讀書分享會、親子朗誦活動等。有的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年紀輕輕就愛打扮,那你有沒有捫心自問過,你在孩子面前花在打扮上的時間是否比花在提升自身素養上的時間多?
讓孩子從小感受到內心豐富的重要性,才是正確的」拼媽「。腹有詩書氣自華,外貌是先天賦予的,氣質卻能通過修養而改變。
二是不拼媽媽的收入,而拼媽媽的能力。
雖然能力決定收入,但收入的高低不一定代表能力的高低。媽媽的高收入是很容易被孩子拿來炫耀的資本,卻少有孩子知道媽媽為此所做的付出,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形成收入和金錢才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錯誤認知。
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家境比別人優越,但同樣也要告知孩子這是通過花費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所得到的。
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能力的重要性,才是正確的」拼媽「。當孩子獲得伴之一生的能力后,面對困境也能自信應對。
三是不拼媽媽的社會地位,而拼媽媽的為人處世。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十分看重社會地位。古有士農工商之分,現有白領工人之別。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孩子難免會比較父母之間的地位差異,從而產生自卑或自傲的心理。
社會地位早已過了傳承的年代,媽媽們的為人處世之道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孩子。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禮貌待人,才是正確的「拼媽」。寵辱不驚,有節有禮,有這樣優秀的父母做榜樣,孩子也會更加優秀。
我們不反對幼兒園通過各種各樣的親子活動來提高家庭的和諧度,但是要注重對孩子的影響,并非熱熱鬧鬧的就是成功的。只有當內容豐富,形式合適時,親子活動才能產生正面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