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是青春綻放的年齡,但也有一些人卻在 16歲的年齡成為了「小爸爸」,自己還是孩子,卻已經成為了別人的爸爸,甚至還因為偷 竊 被關進教導所。
小祥和小成今年16歲,本是應該上學的年紀,但卻做出了一些違法的行為,被關進了教導所。
在兩人被判刑之前,都分別交了女朋友,并且有了孩子,考慮到二人的身份,也為了改造他們, 警方決定在牢中安排他們與孩子團聚。與家人見面之后,兩個人非常愧疚,同時也很激動,說出的話讓在場的人淚目。
他們分別向父母道歉,說自己從前不該做那些錯事,同時也決定以后好好學習,不再觸犯法律,期盼與家人的早日團聚。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家長似乎如臨大敵,因為在很多人的眼中,它是叛逆的代名詞。因此對于家長來說,這個階段的教育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家長一定要做到了解孩子,幫他們順利度過這一特殊的階段。
那麼家長應當如何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呢?
1、少嘮叨,多觀察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起伏是非常大的,比如當考了一個不錯的成績,或者做了一件好事得到他人的表揚時,他們會非常激動,同時也會更有自信。但如果成績考砸了或者被人誤會了,他們也會覺得難以接受,自信心受到挫敗,也會自己的能力否定。
在這個階段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的耳朵邊嘮叨,告訴他們不應該這樣,應該怎麼去做,此時家長應該做的是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孩子過分驕傲時,家長可以在旁提醒,不要盲目樂觀,同時當孩子情緒消沉時,家長也可以給予一些鼓勵。
2、不要總是否定孩子
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不夠好,當他們把一件事情做好了,那是他們應該做的,沒必要去進行鼓勵或者表揚。而孩子一旦沒有把某件事情做好,那麼就是失敗的,一定要他們受到懲罰。
其實比起否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學會獎勵,不要總是給孩子貼上一些負面標簽。為什麼有些孩子寧愿破罐破摔,也不愿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其實這跟父母有很大的關系,正是父母的不斷否定,才讓孩子陷入泥沼。
3、說話要注意方式
很多家長仗著自己是父母,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命令孩子做什麼,比如「你今天一定要在幾點之前完成作業,否則不要睡覺。」試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在工作的時候,聽到領導這樣命令,你心里又會作何感想呢?
因此家長在跟孩子溝通時,千萬不要總是以一種強者的身份去命令他們,家長越是強制,孩子越會叛逆,父母應學會放低姿態,用平和以及商量的語氣與孩子進行溝通。
4、適當放手
家長會有這樣一種擔憂,如果對孩子不嚴加管教的話,以后怕是想管也管不了了。受這種心理的影響,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會非常嚴苛,甚至會讓孩子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在上學的路上,家長跟蹤孩子,想看看孩子有沒有接觸社會不良青年,孩子上學之后偷偷進他們的房間,看孩子有沒有早戀。
家長的這些做法只會適得其反,與其對孩子進行過分嚴苛的管束,家長不如適當放手,相信孩子,不要懷疑他們,這樣才能給機會,讓他們鍛煉自己。
父母應記住在孩子的人生中,自己只是一個配角,只能起到引導教育的作用,不能替代孩子,所以我們應對他們做到尊重信任以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