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親爸!5歲萌娃愛「欺負同學」,寶爸追在后面拿喇叭「播放不要和他玩」,畫面搞笑網友調侃:孩子丟丟人就長記性了

Jiang酱 2023/02/03 檢舉 我要評論

「六月天,孩兒面,說變就變」,人們常用小孩的臉來比喻天氣的多變。爸爸媽媽們可能都有過同樣的體驗,小朋友們的脾氣和情緒經常說變就變,明明前一秒還和小伙伴相親相愛,恨不得同吃同水,下一秒卻說翻臉就翻臉。吵架甚至打架,用動手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近日,四川樂山的祁先生就為此煩惱不已。祁先生的兒子今年5歲了,是一個活潑外向的小男孩,但讓祁先生煩惱的是孩子在幼兒園總喜歡欺負其他的小朋友,打別的小朋友。

祁先生耐心勸解了幾次后都收效甚微,于是想到了「魔法攻擊」,用魔法打敗魔法。在孩子和公園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祁先生拿著喇叭一直跟在孩子的身邊,循環播放「小心,他要打人,不要和他玩」。

祁先生稱自己同為家長,很能理解被欺負的孩子家長的感受,和孩子聊了幾次都沒效果后,這才想到之前在網上看到的方法。與其以暴制暴,不如用魔法打敗魔法,孩子多丟丟人自然就長記性了。

其實不少家長可能都有過和祁先生同樣的煩惱,孩子到了一個階段后似乎突然變得特別喜歡打人,用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是正常的嗎?難道自己的孩子性格暴力?

孩子為什麼愛動手打人?

1、處于手部敏感期

寶寶1歲左右肌肉控制能力得到發展,已經開始能比較好的控制自己手部、胳膊的運動,可以隨意做出打人、扔東西等動作。這時候寶寶也會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小手還可以這樣使用,如果父母對寶寶無意識的拍打動作表示驚訝或者大笑,寶寶就會覺得這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自然也會更喜歡這種「互動」方式。

寶寶這階段的「打人」動作,雖然可能有些討厭,但其實只是寶寶正常的交流方式。

2、自我意識萌發

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萌發自我意識,這階段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開始有歸屬意識,會覺得「我」的東西需要保護好,不允許其他人觸碰。因此為了得到或者保護自己想要的東西,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寶寶就會通過行動(打人)表示,比如推或者咬等行為。

此外,這階段的寶寶尚未建立起同理心,不太能理解別人的感受,也意識不到自己的「保護」行為,會傷害到別人,也不會意識到別人是因為自己哭了。

3、缺乏自控力

孩子3-4歲以后開始可以理解別人的感受,也開始可以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孩子的表達能力畢竟有限。當面對沖突或者矛盾時,言語上的能力還是有限,嘴上說不清孩子著急了自然就會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

這也是因為人的大腦前額葉皮層負責理性思維、自我控制,但孩子的前額葉尚未完全發育,遠不能像大人一樣深思熟慮,因此行事難免沖動。

4、模仿大人行為,以暴制暴

有些家長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用恐嚇性的言語來嚇唬約束孩子,比如「再不聽話,我就打你了」。孩子耳濡目染,就學到了用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在對大人的模仿中學會了「打人」的行為。

學齡前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還未成熟,還不能很好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他們想要表達自己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到更加熟悉的方式,比如通過肢體動作。因此有時候寶寶打人,有時候并不就意味著暴力或者攻擊,這只是寶寶表達的一種方式。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出現打人的行為很正常,重要的是家長如果對待和引導。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