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都說「家和萬事興」,家庭興旺是證明一個家族發展好的重要因素,從很早以前,我們就一直秉承著大家族發展的傳統歷史。
一直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這種傳統還是存在的,人們往往很喜歡走親戚,逢年過節也是一大家子聚起一堂,很是熱鬧和歡慶。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網絡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反而卻慢慢忽略了親情這方面。
很多80、90后的學生長大以后,跟親戚的走動越來越少,不僅是上過大學的學生開始不喜歡和長輩們來往,走動, 就連老一輩家長的思維也都改變了。
像現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很多都是一家幾口聚在一起就好了,很少再會有那些整個家族聚在一起的時候了,因為大家對此都覺得沒什麼意義和興趣了。
甚至不少過來人總結出一句話,就是「 沒必要對親戚家孩子那麼好,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感恩,更不會領情」。
90/00后越來越「獨」,見到長輩連招呼都不愿意打,長輩抱怨是「白眼狼」
之前有一位朋友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件事,說他親姐姐家的兒子和自己兒子年紀差不多大,都是00后出生的, 自己也跟姐姐關系比較不錯。
因為姐姐家 ,各方面條件稍微差一些,于是每到寒暑假的時候,他都會讓外甥來自己家和兒子一起玩,一起學習, 甚至連補課班的費用都是自己出的。
有些時候孩子們在一起鬧矛盾,因為顧及到姐姐的面子,通常都會讓自己兒子受委屈,從來不會讓外甥在自己家過得不自在。
但全家這麼掏心掏肺地對待孩子,沒曾想等他們長大后,上了大學以后的假期,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外甥看見自己連個招呼都沒打,自顧自的低頭玩著手機。
自己叫了好幾聲,外甥才不情愿地抬頭打了個招呼,這讓朋友頓時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的感情白付出了,再好的親戚家孩子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自己對他們再好,人家壓根就不領情, 可能還會嫌長輩磨叨,對長輩的關心視而不見。于是朋友才有感而發地說出「真沒必要對親戚家孩子那麼好」的想法。
90、00后學生真是對親情冷淡,還是他們不懂人情世故?
其實說到底,我個人覺得不是00后學生們對親情冷淡,也不是他們不懂人情世故哦,而是社會的發展變遷改變了大家的觀點。
像朋友這種的,確實是親戚家孩子做得不太對,畢竟是在一起比較熟悉的人,但很多學生上了大學之后, 隨著年齡更成熟,心性方面也會有變化。
即便是原來再熟悉的人,又過幾年不接觸的時間,也會有陌生感和距離感,而且現在的很多學生都有一些「微社恐」情緒, 所以可能有些情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再加上這批90/00后的孩子,本身就都是獨生子女的居多,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成長的,很少有親戚朋友的陪伴和走動,這也讓大家對親戚的概念越來越少。
而且還有很多時候, 長輩和學生之間是存在一定代溝的,學生的事情長輩不了解,但還想要了解,聚在一起也經常問一些無關緊要的話。
這對學生來說可能實在沒什麼價值,大家慢慢也就對這種家庭聚會產生了排斥心理,不喜歡聚會, 更不喜歡長輩不了解還隨意指點自己的大學、專業等方面事情。
總而言之,學生的改變也是由于社會發展改變而導致的,所以我們真的沒必要太過糾結這種問題,即便他們真的是「白眼狼」,我們不管不就好了。
有些事情學生不需要學,但有些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還是應該傳承和弘揚起來的
現在確實在很多人眼中,親戚意識減少了,每個人都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夠了。但有些傳統文化和美德該學還是要學,該執行也要執行的。
就像是一些 尊老愛幼,尊敬長輩,文明禮貌這些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這些都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傳揚下去,而不是慢慢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