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5歲女孩的「一個舉動」惹乘客憤怒:小小年紀卻已喪失純真

安妮 2023/02/28 檢舉 我要評論

父母從小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行為舉止,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正確三觀的形成。就像教育學專家所說的,沒有絕對的熊孩子,只有相對的熊父母。父母對于事情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可以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可以變相反應出父母平時的行為舉動。

今日有這麼一個視訊走紅網絡,這個視訊看完讓很多家長開始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有沒有出現什麼問題。視訊內容講述的是在公交車上,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女兒坐在車窗邊,女孩看起來大概五歲在讀幼兒園的模樣,手中拎著一個裝著倉鼠的籠子。

令人大為吃驚的是,小女孩在公交車上就把籠子里的倉鼠拿了出來。并且抓著倉鼠的兩條腿狠狠地搖晃,一邊玩弄一邊發出了咯吱咯吱的笑聲,孩子的媽媽也只是看了一眼并未阻止。旁邊的乘客有些不忍心,出聲提醒孩子的媽媽。孩子的媽媽也當作沒聽見,乘客不想多事,只好往旁邊站了站。

倉鼠受不住折磨,可能在掙扎中抓了一下小女孩的手,女孩子一下子沒抓住倉鼠就掉了。車廂里的乘客頓時嚇得大驚失色紛紛抱怨。沒有想到,女孩子的媽媽聽到了,不僅沒有道歉,反而理直氣壯的說,這和我女兒有什麼關系?小女孩本來不敢說話,聽到媽媽這麼說,也嘲笑是其他乘客膽子小。

這位5歲女孩的舉動惹讓乘客們憤怒:小小年紀卻已喪失純真,如此不講理的母親,難怪會養出這樣沒有愛心的女兒。

其實孩子這麼小,對一件事情還無法擁有準確的判斷。因此才需要家長的教導,如果家長置之不理,一再縱容終究會鑄成大錯。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富有愛心。

那麼,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富有愛心呢?

1、以身試教,勝于言傳

父母親人都可以是孩子愛心傳遞者,父母在平時就應該做孩子的榜樣,尊老愛幼用心去影響孩子,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擁有被愛的感知,同時耐心的給孩子講解什麼是愛心,父母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再針對孩子生活中的具體行為進行教育。

如破壞公共場合的設施、不愛護花草樹木。針對具體行為進行具體教育。教育他們要保持一顆熱愛世界萬物的心,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2、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

每個孩子都會有犯錯的時候,犯了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改進。給孩子嘗試犯錯的機會,善意的批評要講究方式,用愛心去感化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

先聽聽孩子的想法,你也會有新的體會,才能有目的性的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建議。作為父母,應該把自己放在跟孩子相等的地位上,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循循善誘。不要害怕孩子出錯。就怕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抵觸情緒。孩子在犯錯時,父母應當注意正確的引導,把孩子引領到正確的道路上。

3、設置意境,適時的進行情感教育

父母要幫助孩子善于發現和傾聽,做孩子愛的發現者和講解員,讓愛心的種子在孩子的心里萌芽長大。比如看到羊媽媽給小羊喂奶時,就可以介紹母愛的無私。孩子踐踏草坪時,就可以設置情境模仿小草大聲呼叫:「我被踩得好痛,有沒有人來幫幫我」。孩子聽見了就會設身處地,將自己也置于意境中,從而培養自己的愛心。

培養愛的途徑和方式有很多種,關鍵是使孩子擁有一顆純真的愛心。父母也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長期的把愛心傳遞給孩子。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注明,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